購買書籍
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故事

0 人評分過此書

可使用:0

線上閱讀中:0

下載閱讀中:0

借閱天數:0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內容簡介
  • 目錄
「它的基本原理如此簡單,只要一張紙就可以寫完,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了解,然而真正了解的人又何其稀少。」──弗利曼(Milton Friedman),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站在巨人肩膀 看見百年智慧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如何產生的?得獎者為何能有如此高人一等的成就?   ●從諾貝爾經濟學獎看經濟思潮,瞭解世界正面臨什麼經濟問題?經濟學家意圖怎麼解決?   ●近幾年「機制設計」領域的學者多次獲獎,是否能如願修正失靈的「市場機制」?   ●作者吳惠林多方比較經濟學說與臺灣經濟的關連,並對臺灣經濟政策作出反思。   1969年,無疑是全球經濟學界極為風光的一年,因為該年10月頒發的全球最高榮譽獎項──諾貝爾獎,新納入「經濟學獎」,突顯出經濟學「社會科學之后」的地位。本書以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時間為主線,解析獲獎者生平及其經濟理論,解讀世界經濟發展歷程。   經濟學大師們的偉大理論,往往會給世界經濟走向帶來不小的影響,他們的思考邏輯及演變過程為何?是受誰、受何事所影響?透過閱讀本書,您可輕鬆貼近經濟學界最頂尖的腦袋,直接吸取他們最精華的理論。   弗利曼:「世上有太多的慈善機構,只會造成更大的財富累積,不能被投資到生產性事業」。海耶克:「經濟學家的影響之關係重大者,卻是影響一些外行人:政客、記者、公務員和一般大眾。」   本書集結各屆經濟學獎得主的生平、成就及貢獻,分析他們對經濟學的看法。因為經濟學本來就是探究「人的行為」,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面向含括各個生活層面!

國際計量

TOP
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故事

*若沒有可用的測量指標,代表資料尚在更新,近期將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