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孫智麗 (編)
- 學科分類: 應用科學類
- 書籍分類: 其他 ; 生命科學暨獸醫學院
- 出版社: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14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577930798
國際基改食品管理制度與規範專題報告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自全世界第一個利用基改科技所研發之產品上市以來,各國皆陸續針對基改食品,研擬相關管理規範,希冀藉由法律明訂定遊戲規則,祛除大眾對基改食品之安全性疑慮,以期兼顧並權衡各種利益與衝突。
基改食品中,基改植物之研發與利用已成為世界農業發展趨勢,隨著農業生物技術發展之日新月異,基改植物也不斷的推陳出新。第一代基改植物,從1995年起開始發展,主要是改變作物特性以降低成本,例如抗蟲、抗疾病、耐除草劑等。2003年開始研發的第二代基改植物,則是改變植物之營養價值,如含有β胡蘿蔔素的黃金米、高油酸黃豆、高維生素作物等。至今已演進發展出第三代基改植物,利用植物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醫藥及工業產品,如藥物、疫苗、抗體、酵素等。
在人類動物性蛋白的主要來源–家畜家禽與水產動物,亦應用基改技術開發許多品種,如成長快速基改鮭魚、富含omega-3基改豬、耐緊迫基改豬、自行合成植酸酶基改環保豬、抗乳腺炎基改牛、生產低敏牛奶之基改乳牛等,未來這些成果上市後,將進入食品供應體系。而基改動物開發成本相當高,若成功將可能透過複製技術延續成果。
而微生物乃應用基因工程技術最基本且重要的一環,因此基改微生物的構築、開發可說是所有基改研發之基礎。基改微生物食品包括麵包、酒類、乳酪等之發酵及食品添加物、加工品之生產。目前非活性微生物產品,因該微生物在加工過程無法存活,所以如精製純化之酵素胺基酸等早已上市多年,其中,第一個採用基因工程改造的食品微生物為英國1990年核准使用之麵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為協助國內基改規範體系國際調和及強化食品管理能力,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受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於100年至102年進行美國、歐盟、澳洲、日本、中國等主要國家之基改食品管理體系研究(含作物、動物、微生物之基改食品),探討各國政策立場、管理體系(如查驗登記、安全評估、進出口管理、強制標示、運輸管理、追蹤監控、公眾參與、資訊公開等規範)、核准現況及重要議題等。
為了讓國內關注基改食品發展各界人士,能在資訊充分的情況下,了解基改食品政策發展與制度建構模式,茲將基改食品國際法規體系、國內外發展現況、全球重大議題等資訊進行系統化歸納彙整,編撰「國際基改食品管理制度與規範」專題報告,以作為國內基改食品產業發展與時俱進之參考。
本專題報告承蒙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支持,亦感謝本院參與同仁的努力,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審查委員和顧問的指導,在此致上萬分敬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