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書籍
社会建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

0 人評分過此書

可使用:0

線上閱讀中:0

下載閱讀中:0

借閱天數:0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內容簡介
  • 目錄
本書是2010年北京市的高校教師及學者以及北京的實際工作者,在有關“社會建設”在北京的研討會的論文集。書稿中有學者對“社會建設”一詞的研究;有對北京市如何進行社會建設的思考和建議、對策;還有實際工作者的工作經驗總結。書稿中不乏閃光之處。如包路芳的文章,提出“多元主體、服務整合”型流動人口社會管理模式,變被動防範式管理為契約式、自治性、聯動性的主動服務型的管理。管理模式的改變,反映了觀念的改變、制度的創新(戶籍制度、社保、教育、住房等制度)、公民間的公平(讓流動人口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如鄔滄萍等的文章,對建設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議很值得重視,尤其是加強和重視養老服務體系中的市場作用的建議。這不僅能很好地補充政府包辦養老服務的嚴重不足,還能開拓就業領域、增加就業。聯繫到隋玉傑等的文章(《老年福利領域社會工作者素質研究》),感到我們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加強,也正是大有可為之處,如教育、職業培訓、社工制度等。 又如,陳勁松的文章,突破對社會福利的片面、狹義的認識,提出“大福利”制度概念,並指出在進行大福利制度建設的同時培育公民正確社會福利意識的重要性。社會建設,也是涉及民生的建設。

國際計量

TOP
社会建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

*若沒有可用的測量指標,代表資料尚在更新,近期將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