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南亭和尚全集編纂委員會 (編)
- 學科分類: 宗教類
- 書籍分類: 宗教研究 ; 文學院
- 出版社: 財團法人台北市華嚴蓮社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1987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EBK10200011498
南亭和尚全集(五)佛學類: 律藏學、論藏學、聖賢集撰研究、華嚴專文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目錄
-
〈歸戒授受的演變〉
-
一、二歸與三歸
-
二、五戒與沙彌十戒
-
三、比丘戒
-
四、比丘戒儀式的增加
-
(一)三語受戒
-
(二)請和尚
-
(三)白四羯磨
-
(四)授戒師人數的限制和資格的確定
-
(五)置和尚、阿闍梨
-
(六)外道受戒的緩沖
-
(七)人相不具者禁止受具足戒
-
五、比較具體的受戒法
-
(一)結壇
-
(二)比丘授人具足戒者應具備之條件
-
(三)問十三遮難
-
(四)白四竭磨
-
(五)說戒的先後
-
六、授戒時間的機宜處置
-
七、依止阿闍黎的問題
-
八、尼眾受戒
-
九、中國式的傳戒
-
十、菩薩戒
-
〈基隆月眉山靈泉寺傳戒期中戒律講演錄〉
-
一、出家
-
二、沙彌名稱
-
三、沙彌十戒
-
(一)不殺生是沙彌戒
-
(二)不偷盜是沙彌戒
-
(三)不婬是沙彌戒
-
(四)不妄語是沙彌戒
-
(五)不飲酒是沙彌戒
-
(六)不著香、花鬘不香塗身是沙彌戒
-
(七)不歌舞、倡妓,不往觀聽是沙彌戒
-
(八)不坐高廣大床是沙彌戒
-
(九)不非時食是沙彌戒
-
(十)不捉持金銀生像寶物是沙彌戒
-
四、尼眾源流
-
五、八敬法
-
六、沙彌尼十戒
-
七、沙彌、沙彌尼威儀
-
〈苗栗法雲寺傳戒〉
-
一、佛教的戒律
-
二、傳戒的簡史
-
三、本省授受戒法的沿革
-
四、法雲寺簡史
-
五、傳戒的簡介
-
〈傳戒儀式與講戒應當並重〉
-
〈寄戒問題之商榷〉
-
〈南洋比丘們的服裝之謎〉
-
(一)原始僧服的種類和來源
-
(二)次期僧服的種類及其制作
-
(三)披著和顏色的規定
-
(四)我對於僧服的一點管見
-
〈戒律學要解序言〉
-
〈四分律僧戒本釋名〉
-
一、前言
-
二、釋名
-
(一)四分律
-
(二)律
-
(三)僧
-
(四)曇無德
-
(五)後秦
-
(六)罽賓
-
(七)三藏
-
(八)佛陀耶舍
-
(九)毘婆尸
-
(十)大戒
-
(十一)說欲
-
(十二)大德僧
-
(十三)布薩
-
(十四)僧時
-
(十五)僧忍聽
-
(十六)發露
-
(十七)四棄
-
(十八)戒經
-
(十九)若比丘
-
(二十)共比丘
-
(二十一)同戒
-
(二十二)不還戒、捨戒
-
(二十三)戒羸不自悔
-
〈比丘律中一個難解的問題——七滅諍〉
-
一、前言
-
二、佛制七滅諍
-
三、七滅諍的解釋
-
〈菩薩戒〉
-
一、戒外之戒
-
(一)不著白衣
-
(二)不著絲毛織品
-
(三)不著俗服
-
(四)不許差派小師沿門化緣
-
(五)不作近似經懺匠人之應赴僧
-
(六)不著日本人統制下之法服
-
(七)不應暫脫僧服而著俗服,作兩棲動物
-
二、菩薩
-
(一)菩薩名
-
(二)菩薩類
-
(三)菩薩行
-
三、菩薩
-
(一)總謂三聚淨戒
-
(二)別
-
〈攝大乘論上的八識〉
-
一、阿賴耶識
-
(一)阿賴耶識的出處
-
(二)阿賴耶識的得名
-
(三)何以名為阿賴耶識
-
(四)阿賴耶識的異名
-
(五)聲聞乘中有無阿賴耶識
-
(六)聲聞乘中阿賴耶的辯論
-
(七)阿賴耶的三相
-
(八)熏習義的解釋
-
(九)種子的一異
-
(十)阿賴耶識與雜染諸法之間的關係
-
(十一)種子與現行雜與無雜的問題
-
(十二)兩種緣生
-
(十三)阿耶識在三界中的地位
-
(十四)黎耶受熏和種子六義
-
(十五)重申第八阿賴耶識在雜染、清淨法中的價值
-
(十六)阿賴耶識的作用真夠得上稱大
-
二、本識與轉識之關係
-
三、本識與受用識關係的焦點在互為因果
-
四、第七識之本身與多方面之關係
-
〈永嘉大師證道歌淺解〉
-
〈徹悟禪師語錄簡介〉
-
〈華嚴宗史畧〉
-
一、前言
-
二、華嚴經之傳譯與組織
-
(一)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
-
(二)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
-
(三)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四十卷
-
(四)華嚴經之支流
-
(五)華嚴經之組織
-
(六)華嚴經之注疏
-
(七)華嚴經有關之著作
-
三、華嚴宗之成立及其傳承
-
(一)華嚴宗成立之經過
-
(二)華嚴宗之判教及其著作
-
(三)華嚴宗正統之傳承
-
1 杜順和尚
-
2 智儼和尚
-
3 賢首國師
-
4 清涼國師
-
5 圭峯大師
-
四、華嚴宗之特色及其著作
-
(一)教判之完備
-
(二)觀門之圓融
-
1 四法界
-
2 三觀
-
3 十玄門
-
4 六相
-
(三)有關之著作
-
五、結語
-
〈中國華嚴宗概況〉
-
一、華嚴經內容
-
二、華嚴經的結集
-
三、華嚴經的隱晦與出現
-
四、華嚴經怎樣傳到中國
-
(一)六十華嚴
-
(二)八十華厳
-
(三)四十華嚴
-
五、華嚴宗鼎盛時期
-
六、華嚴宗之衰落
-
七、華嚴宗的復興
-
八、華嚴宗的續興
-
九、臺灣的華嚴宗
-
十、結語
-
〈華嚴經之產生〉
-
〈華嚴經上的世間法出世間法〉
-
〈華嚴經十無盡藏品中的施藏〉
-
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