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論語》作為孔子及學生的言行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及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與「禮」。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中國人格讀庫》叢書,將張居正直解的《論語》一書,分選出了《孔子論大君子做人處世》、《張居正解說士君子官德修治》兩冊輯入。
- 目錄
-
序
-
一、君子風範:學問、友愛、無怨
-
二、君子務本,本立道生
-
三、花言巧語滿臉裝笑的鮮有好人
-
四、吾日三省吾身:謀忠、信、傳習
-
五、君子當重「六事」「六藝」
-
六、人倫世事無非一個「誠」字
-
七、君子學養:厚重、忠信、勝友、改過
-
八、君子處貧不諂而樂,處富不溺而好禮
-
九、人之患,不在人不知己,在己不知人
-
十、事親之理在去父母所憂
-
十一、人子事親,能敬能養為孝
-
十二、對父母和顏悅色,為孝之難者
-
十三、君子不拘一能一用
-
十四、君子貴在說到做到踐行其言
-
十五、君子小人之別只在「周比」之間
-
十六、人無信不誠必寸步難行
-
十七、不當敬而敬是諂利,當為而不為是怯懦
-
十八、人有不仁之心則禮樂徒作
-
十九、人言「媚奧不如媚竈」
-
二十、禮敬與諂媚形似而心不同
-
二十一、里仁為美,智者擇鄰而居
-
二十二、不論窮富能確守仁字皆無所害
-
二十三、仁者喜賢憎惡,反之必有私
-
二十四、心向仁善者必無惡行
-
二十五、君子不仁不成其君子,得富貴去貧賤都要守道
-
二十六、學好不難,難在不肯用力而自棄
-
二十七、君子之過也厚,小人之過也薄,觀過知仁
-
二十八、人還是要活得明白一些的好
-
二十九、以貧苦為恥者不足與論道
-
三十、天下無必行必不可行之事,只看是否合理
-
三十一、君子守德畏法,小人唯利是求
-
三十二、曾子說「孔子之道,忠恕而已」
-
三十三、「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三十四、父母有過勸諫不從,不可怨怒不敬
-
三十五、孝子不為父母增憂加念
-
三十六、人子當知父母年壽日增而來日無多之理
-
三十七、古人少言是因為以行不及言為恥
-
三十八、君子貴慎言敏行
-
三十九、宓子賤這樣的人才是君子
-
四十、佞口善辯必招人厭憎
-
四十一、道德文章可觀可覽,人性天道難聞難見
-
四十二、孔子亂斷微生高
-
四十三、左丘明孔子以諂媚、藏怨為二恥
-
四十四、孔子絕望於人不能悔過自責
-
四十五、五步之內,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四十六、君子不遷怒,智者不二過,皆以正心為要
-
四十七、君子救急不助富
-
四十八、心無不足,所得者深,樂不在貧富
-
四十九、冉求非力不足,而在畫地自限
-
五十、君子之學自得其實,小人之學浮花沽名
-
五十一、粗魯無文為「野」,外華內虛為「浮」
-
五十二、活得本真為人生,不走正道為不死而已
-
五十三、君子可欺不可愚
-
五十四、君子博學多聞廣識而不離經叛道
-
五十五、君子求仁得仁者無所怨
-
五十六、大君子粗食飲水、枕臂而眠樂在其中,富貴於我如浮雲
-
五十七、擇善而從長己善;不善而改救己失
-
五十八、孔子教人以四事:文、行、忠、信
-
五十九、孔子兩嘆難見聖善而見君子斯可
-
六十、君子坦蕩蕩無私,小人長戚戚於物役
-
六十一、門人論孔子「溫、威、恭」三德
-
六十二、曾子鳴哀遺言:君子聽貴「三不失」
-
六十三、大君子虛己下問人犯之而不較
-
六十四、可託孤、寄命、大節不可奪者為君子
-
六十五、君子「任重」:以仁為己任;「道遠」:死而後已
-
六十六、大君子「四絕」:無揣、無必、無執、無偏
-
六十七、大君子之聰明起於卑賤而非天縱
-
六十八、「後生可畏」、亦不足畏
-
六十九、人貴明辨是非、聞勸而改
-
七十、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
七十一、君子「不忮不求」,子路終身誦之
-
七十二、君子松柏志歲寒而後彫
-
七十三、「克己復禮」:中國人當下最要緊的兩件事
-
七十四、無怨在於敬恕;己不欲勿施人
-
七十五、說易做難,君子不輕言妄語
-
七十六、君子內省無疚,何憂何懼
-
七十七、禮敬於人何無憂,四海內皆兄弟
-
七十八、文與質:去掉毛的虎皮與狗皮無異
-
七十九、君子成人之美,而挽人之惡
-
八十、勸人向善不可則止,免取其辱
-
八十一、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八十二、無恒心不可為巫醫,「百密一疏」害人定律
-
八十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八十四、尚德不尚力者可稱君子
-
八十五、君子有不仁時,小人註定不仁
-
八十六、愛子者教其勤勞,忠君者諫其仁德
-
八十七、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不忘諾是完人
-
八十八、「三不」者人自不厭其笑、言、取
-
八十九、聖人之心原是「怪」字
-
九十、君子如登山步步自高,小人如下水必汙而日下
-
九十一、悔過者必有所進,謙卑者不掩其美
-
九十二、君子自恥言過其行
-
九十三、君子修己不論人之短長
-
九十四、君子不患無名,只患無能
-
九十五、不要先把別人當騙子,遇到卻要看清
-
九十六、「君子遠其子」而無偏私
-
九十七、千里馬腳力再好不馴服也只有進湯鍋
-
九十八、君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九十九、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
一〇〇、賢人知「四避」而不降志辱身
-
一〇一、守門人譏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者」
-
一〇二、涉水者當知深淺;樂此不疲者便是命定
-
一〇三、君子之道雖大,無外於莊敬修身
-
一〇四、孔子怎樣整治不知禮節的少年
-
一〇五、令人啞然失笑的「君子固窮」與「小人窮濫」
-
一〇六、無所用心好行小慧者難以成事
-
一〇七、處事循義禮,誠信之成
-
一〇八、君子所病一生而無成其善
-
一〇九、君子責己,而小人諉過於人
-
一一〇、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是謂君子
-
一一一、君子不以言舉人,不因人廢言
-
一一二、可終身奉行的人生格言「其恕乎」
-
一一三、三代直道:毀譽不由私
-
一一四、日夜所思,不如須臾之學
-
一一五、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
一一六、智之所得須仁守莊蒞禮行之
-
一一七、君子不知小而可擔大任
-
一一八、蹈水火死人而未見蹈仁德而亡者
-
一一九、君子當仁,不讓於師長
-
一二〇、君子堅貞守禮而不固執偏見
-
一二一、事人之道,先功後祿
-
一二二、孔子論「三益友」、「三損友」
-
一二三、孔子論「三益樂」、「三損樂」
-
一二四、與長者上司交談有「三過」:躁、隱、盲
-
一二五、少戒色、壯戒氣、老戒得
-
一二六、君子「三畏」,小人無知無畏
-
一二七、孔子論四等「公民」
-
一二八、孔子論君子有「九思」
-
一二九、君子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
一三〇、君子待惡人的「三不主義」
-
一三一、性相近習相遠:人的差別在後天形成
-
一三二、君子至堅者磨而不損,至白者染而不黑
-
一三三、孔子論「六德」之蔽
-
一三四、君子義以為上,有勇無義為亂
-
一三五、君子有所討厭的「七種人」
-
一三六、「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何只女子小人
-
一三七、人到四十還不討人喜歡,一生便完了
-
一三八、「往者不可諫」:拋開;「來者猶可追」:惡補
-
一三九、人不可與鳥獸同群,雖逢無道怎可避世
-
一四〇、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憐無能
-
一四一、君子不論小技
-
一四二、君子日與新知,月無舊忘
-
一四三、「君子學以致其道」
-
一四四、君子知錯必改,小人文過飾非
-
一四五、君子「三變」風度:儼、溫、厲
-
一四六、君子見信於人方可勞民諫君
-
一四七、君子操守:大節不失,「小德出入可也」
-
一四八、君子之道從灑掃應對中來
-
一四九、子貢為什麽說「君子惡居下流」
-
一五〇、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
-
一五一、君子一言見智愚,不可不慎言
-
一五二、不知「命、禮、言」,「無以為君子」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