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田余庆 (著)
- 學科分類: 史地類
- 書籍分類: 中國/臺灣歷史 ; 文學院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中國大陸
- 出版日期:2012
- 語文:簡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7301204351
东晋门阀政治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本书以江左几家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从政治史角度对我国中古政治史中"东晋门阀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独特考察。
- 目錄
-
书名页
-
版权页
-
自序
-
目录
-
释“王与马共天下”
-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
-
二 司马越与王衍
-
三 司马睿与王导 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
-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
-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
-
一 小引
-
二 郗鉴的密谋
-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
-
(二)流民与流民帅
-
(三)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
-
三 郗鉴与王导
-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
-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
-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
-
四 郗鉴与京口经营
-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
-
(二)会稽——三吴的腹心
-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
-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
-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
-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
-
五 余论
-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
-
一 庾氏之兴 庾亮巩固门阀政治
-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
-
三 庾、王江州之争
-
四 襄阳的经略
-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
-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
-
(一)桓温先世的隐情
-
(二)桓温是桓范后裔
-
(三)桓范的郡望问题
-
(四)旁证
-
(五)小结
-
二 桓彝事迹杂考
-
(一)中朝桓彝无令誉
-
(二)桓彝过江后跻身“八达”而又志在立功
-
(三)桓彝族单势孤
-
(四)桓氏家族不为时人所重
-
(五)小结
-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
-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
-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
-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
-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
-
二 北府兵
-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
-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
-
五 北方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性质问题
-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
-
一 小引
-
二 “齇王”世家
-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
-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
-
(一)主相相持的开端。太元九年至十四年(384—389)
-
(二)上下游的争夺——王忱与王恭。太元十四年至十七年(389—392)
-
(三)殷仲堪入荆与孝武帝得势。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392—396)
-
(四)孝武帝死后王恭、殷仲堪连兵叛乱——两藩与中枢之争。太元二十一年至隆安二年(396—398)
-
(五)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
-
五 小结
-
刘裕与孙恩——门阀政治的“掘墓人”
-
一 晋末的北府兵
-
二 北府将乐安高氏
-
三 道术与政治
-
四 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
-
五 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
-
后论
-
一 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
-
二 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
-
三 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
-
四 门阀政治和流民
-
五 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
-
六 门阀士族的文化面貌
-
七 门阀政治的暂时性和过渡性
-
改版题记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