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藝評 X 策展 X 文化批判
四十年藝評之路,接地氣的藝術文化批判
一針刺進香港藝術界的問題核心
香港的藝評路走了四十年都仍是長路漫漫。
本書收錄何慶基從一九八〇年代至一九九八年的剪報文章。何慶基身兼藝評人、文化管理教授、策展人等多重身份,自一九八〇年代始便在不同報章撰寫藝評,以顯淺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評述作品,去除藝術家在大眾想像之中神秘而不可接近的觀感,把藝術接軌大眾生活。正如丁穎茵在〈導論〉中提出,何慶基書寫藝評旨在拓展觀眾對藝術的認識。他拒絕不求甚解,從不全盤接受任何對作品單一的詮釋。不論是西方最流行的藝術理論、傳統的美學觀念,或是歐美藝術圈、國際畫廊所吹捧的「頂尖作品」,他也會以批判的眼光來審視。
所謂「不離地」,就是立足本土,其心思關懷盡在香港。當時的香港尚缺乏藝術策展意識,何慶基就其時的藝術政策提出意見,把策展的當代意義帶進其中。他的文章提出許多當時文化、藝術界的問題,至今仍然適用。《不離地藝評》是反思藝術與香港政治、社會及文化關係的重要讀物。
- 目錄
-
序 Preface-何慶基 Oscar Ho Hing-Kay
-
前言 Foreword-梁寶山 Anthony Leung Po-Shan
-
導論 Introduction 寫給二○九七年的藝術工作者-藝術評論與展覽如何發掘「本土」的內涵 For artworkers in 2097:Revealing‘localness’in art criticisms and exhibit ions-丁穎茵 Vivian Ting
-
第一章 去舊迎新,藝評介入 Introduction of a new discourse
-
第二章 八九前後,在香港看中國 Hong Kong perspectives of China
-
第三章 不是「館長」,專業策展的意義 Beyond‘managerism’:curation as a profession
-
第四章 一九九七,文化政治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1
-
第五章 搭建未來,文化政策的必要 The birth of a cultural policy
-
後話 Postscript 藝評漫漫路.A long road of art criticism
-
附錄 Appendix 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報紙文藝版面與刊物略記.A briefhistory of newspaper supplements and art magazines in the 1980s-1990s-梁寶山 Anthony Leung Po-Shan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