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李丹 (著)
- 學科分類: 社會科學類
- 書籍分類: 經濟 ; 社會科學院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中國大陸
- 出版日期:2016
- 語文:簡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7301276013
历史“大数据”:民国证券市场之量化研究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金融史研究是运用计量经济史研究方法最合适的领域。民国时期,上海是中国乃至亚洲的金融中心,当时的金融报刊记载了大量的金融数据,而对其研究却很少。对这些数据的整理、收集和分析将大大提高对民国金融市场的了解,对历史学及经济学的研究将都有所贡献。
作者从民国金融市场的角度,对三个历史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中国国民的赌博性。无论民国还是当今股票市场,都发生过股票价格上扬,到达顶峰,泡沫破裂。很多学者的判断之一是中国国民赌性非常强。作者就从上海1921年股灾分析是否确实如是。第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金融市场可以提供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本书将提供一个新视角。第三,弱政府如何发行公债。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资金缺乏,政府比较孱弱,如果能发行民众能够接收、流通性又良好的公债,对其意义巨大。作者将以民国政府发行公债为例,分析一个弱政府是如何吸引到民众来投资其公债的。
篇章结构:1.计量经济史方法来研究中国金融史的新启示;2.民国金融市场发展概述;3.从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看中国人的"非理性";4.以史为鉴:中国公债市场1921-1942;5.人们为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投资政府公债?6.总结。
- 目錄
- 序言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从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看中国人的“非理性”
- 一、前言
- 二、1921年上海“信交风潮”历史背景、相关文献及其未涉及之处
- 三、交易所股票泡沫的形成及崩盘
- 四、为何证券物品一枝独秀至1922年2月?
- 五、结论
- 第三章 摇摇欲坠的政权如何能让公债在证券市场上市?——构建信誉的作用
- 一、前言
- 二、1912—1936年中国公债市场的发展
- 三、Tomz的信誉理论与国内公债市场
- 四、政府信誉与二级市场
- 五、结论
- 第四章 以史为鉴:民国1921—1942年间的公债市场
- 一、前言
- 二、背景
- 三、数据介绍
- 四、理论及实证模型
- 五、实证结果
- 六、结论
- 第五章 结语
- 附录一 数据说明
- 附录二 检测多变量的结构突变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