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孙玉石 (著)
- 學科分類: 語言文學類
- 書籍分類: 中文文學評論 ; 文學院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中國大陸
- 出版日期:2010
- 語文:簡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7301180129
中国现代诗歌艺术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本书是孙玉石文集之一。作者从审美和艺术的角度剖析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与发展,对中国现代新诗的总体艺术特征有比较完整的描述。
- 目錄
- 题辞
- 重印的话
- 诗论编
- 郭沫若: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
- 一 我效法造化的精神,自由创造
- 二 艺术不应当是反射的而应当是创造的
- 三 艺术家应该做自然的老子
- 四 艺术的要求不在求得自然的一片形似
- 五 美的艺术都受过一道灵魂的洗礼
- 六 打破模仿自然的恶习,朝着动的方向走
- 七 艺术美是诗人创造性想象的表现
- 闻一多及新月派的诗歌艺术追求
- 一 感情和情绪是诗的灵魂
- 二 把对生活美的感应升华为诗的激情
- 三 没有真和善的美就失去了美的价值本身
- 四 对艺术美和自然美关系的认识
- 五 完全的想象创造完美的艺术世界
- 六 由艰苦的锤炼迈向更美的目标
- 穆木天:中国象征派诗歌理论的奠基者
- 一 在理论贫困中崛起的美学沉思
- 二 纯诗观念的最初构建者
- 三 理论的反思与理论的命运
- 朱自清与中国现代解诗学
- 一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诞生
- 二 朱自清对现代解诗学的倡导
- 三 现代解诗学的理论内涵
- 四 现代解诗学的实践原则
- 李健吾诗歌批评理论的现代性
- 一 自我发现:批评主体意识的强化
- 二 回到内在:批评价值标准的转向
- 三 隔膜与超越:两个经验世界的碰撞
- 批评编
- 《女神》艺术美的获得与失落
- 一 艺术退坡与审美价值的整体性
- 二 美的失落伴随美的获得而来
- 三 艺术美失落的原因探寻
- 朱湘的诗歌艺术
- 一 “我的前途满是荆棘”
- 二 “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
- 三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 李金发与中国初期象征派诗
- 一 西方象征派诗在中国最初的传播
- 二 中国象征诗的萌芽和产生
- 三 李金发:中国象征诗的启明星
- 四 李金发诗歌的艺术追求
- 五 在象征派诗蓬勃的潮流中
-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
- 一 稚嫩而芜杂的幼芽
- 二 初期象征派诗的诞生
- 三 初期象征派诗的艺术探索
- 四 30年代现代派诗的勃兴
- 五 现代派诗人心态探求
- 六 寻找中外诗歌艺术的融汇点
- 七 现代派诗人群的审美追求
- 八 现代主义诗歌的拓展与超越
- 九 “中国新诗”派诗人群的超前意识
- 十 在中西诗歌发展新的艺术交汇点上
- 《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索
- 一 未完成的美学转折
- 二 现代派诗人群的必然选择
- 三 “荒原”意识与审美观念的影响
- 四 在审美的契合中重建新的艺术平衡
- 论冯雪峰诗的人格构成及走向
- 一 我们歌笑在湖畔
- 二 人间的悲与爱的歌
- 三 从“湖畔”走向“高山”
- 四 一个光亮的灵魂
- 五 “我心中的爱又是怎样地燃烧着呵”
- 六 “我被圣洁的惊颤所刺痛”
- 七 “我们终于达到了这样的审美”
- 解诗编
- 读李金发的诗
- 夜之歌
- 温柔(四)
- 在淡死的灰里……
- 读戴望舒的诗
- 雨巷
- 寻梦者
- 致萤火
- 读卞之琳的诗
- 断章
- 白螺壳
- 圆宝盒
- 读何其芳的诗
- 预言
- 扇
- 古城
- 读林庚的诗
- 夜
- 读废名的诗
- 妆台
- 十二月十九夜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