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家屬認為是失智症的情況,90%其實都不是失智。」
從心理角度下手,重新看懂長輩最讓人大嘆無力的脫序行為!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
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搞不清楚時間,半夜醒來說要上班
•明明回答過了,同樣的問題還是每隔五分鐘問一次
•老是對外說自己是獨居老人,可是明明已經搬去跟兒子同住兩年了
•要她做什麼總是說我不會、我不知道
•突然說自己欠某某某錢,但對方卻說沒這回事
•電視開一整天,問他節目內容卻一問三不知
•重複吃藥,一個月的藥不到半個月就吃完了
過去一向能幹獨立的父母,居然變得不合常理、無法溝通,照顧不好自己,
難道他/她失智了嗎?
對失智的恐懼,導致照護者普遍看到「問題行為」就直接聯想到「失智」,
然而,急著貼上「失智症」的標籤,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行為,反而可能製造更多問題。
長輩的問題行為,背後原因往往是心理、性格、生命史、生活習慣等複雜因素:
•老是認錯人,可能只是偏心;真正的失智症患者會越活越回去,比起「認錯孫子」,更可能認為「自己沒結婚哪有孫子」。
•說自己看到鬼,可能是睡醒幻覺(或睡前幻覺);失智症的幻覺不會固定在什麼時候出現,而且當事人記不得、說不清楚具體內容。
•五分鐘前做的事情也否認,可能只是死不認錯的自尊心作祟;失智症患者無法辨別什麼話對自己有利、什麼不利,無法「選擇性記憶」。
不盲目相信衡鑑測驗,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長輩的簡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簡稱MMSE)分數差,常常是因為他們沒動機或想睡覺等心理因素,不代表只有那樣的能力。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linicaldementiaRating,簡稱CDR)測的是長輩的「認知能力」,必須排除生理問題的影響,但實際上重聽、眼睛不好等都可能造成誤判。
照護長輩,你可以有更省心省力的作法:
•別給自己「一定要怎樣」的限制,保持彈性,不只能減輕壓力,關係也更融洽。
•隨著年齡增長,腦袋處理訊息的速度會變慢,只要放慢說話速度,不用大吼也能溝通無礙。
本書作者黃耀庭臨床心理師,在從事失智症臨床工作的十多年來,近距離長期追蹤、觀察上萬名失智症個案和其家屬。卻意外地發現,個案遠比教科書上所說「患者認知功能會愈來愈差,約八到十年就會進展到非常嚴重」更為複雜。有些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數年後回診,表現突飛猛進;也有些原本衡鑑結果正常的個案,多年後,卻走上失智一途。
「為什麼,現實狀況與教科書上的描述如此不同呢?」他為了解開心中疑惑,不斷探究、思索用藥之外的其他可能。診間的這四十五則故事,為照護者提供了跳脫失智症框架的思考觀點,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本書特點
•提供臨床心理師的專業角度,協助照護者以「全人」角度去理解個案。
•清楚指出「一般長輩」與「失智症患者」的問題行為有何不同。
•提供照護一般長輩及失智長輩的不疲倦心法。
•破除一般人對MMSE、CDR、NPI等衡鑑結果的常見迷思。
- 目錄
- 封面
- 〔推薦序〕 看似失智症的症狀底下,都藏著長輩的愛/朱為民(台中榮總老年醫學、安寧緩和主治醫師)
- 〔自 序〕 每一個問題行為都是一個溝通的機會
- /第一篇/心理因素
- 01 為什麼她總是學不會?── 缺乏動機
- 02 為什麼老是回答「忘記了」?── 認為自己不會的習慣性思考
- 03 為什麼總是等我做? 是他不會,還是我太會?── 被寵壞的爸媽
- 04 他只說過去的事,腦子裡只剩過去嗎?── 愛炫耀的個性
- 05 怎麼會少算一個孩子?── 生命史的影響
- 06 明明已經搬過來了,為什麼她還認為自己一個人住?── 博取他人同情
- 07 為什麼他五分鐘前做的也否認?── 自尊問題
- 08 為什麼外勞講的話婆婆都不配合?── 面對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反應
- 09 為什麼明明很危險,還堅持要騎車?── 只做自己想做的
- 10 在醫院的表現怎麼和家裡差這麼多?――相信權威(另類白袍症候群)
- 11 他怎麼都忘記吃藥?── 自我感覺良好,不覺得自己需要吃藥
- 12 她怎麼都忘記吃藥?── 沒有更新舊的觀念
- 13 她怎麼都忘記吃藥?── 強勢性格,挑想吃的藥吃
- 14 他怎麼都忘記自己吃過藥了?── 焦慮性格,以為多吃好得快
- 15 她竟然把東西煮燒焦了?── 熟不熟練的問題
- 16 她整天看電視,卻說不出電視在演什麼── 電視只是有聲的陪伴者
- 17 為什麼她總是認錯孫子?── 偏心、重男輕女
- 18 為什麼他總是叫錯人名?── 習慣問題
- 19 為什麼媽媽總是重複說過去的事?── 因為心受傷了
- 20 為什麼她總是說我不會、我不行、我記不住?── 習得的無助感
- 21 為什麼同樣的問題才剛回答完,她又一問再問?── 因為太在乎
- 22 為什麼媽媽一直問什麼時候回診,不是講過了嗎?── 記不住細節
- 23 為什麼公公變得健忘而且沒反應── 憂鬱影響大
- 24 為什麼上週末才回去,媽媽卻說我好久沒回家?――情緒勒索
- 25 媽媽怎麼會把鑰匙冰進冰箱裡?── 急躁性格
- 26 他/她的行為怎麼變得這麼怪異?――壓力的影響
- /第二篇/睡眠因素
- 27 阿爸怎麼開始胡言亂語?── 意識不清的喚醒
- 28 阿嬤怎麼頻頻看到鬼?!── 睡前幻覺和睡醒幻覺
- 29 爸媽為什麼說些莫須有的事?――夢魘
- 30 爸爸的衡鑑結果怎麼這麼差?── 睡眠的影響
- /第三篇/衡鑑測驗
- 31 簡式智能評估的小祕密
- 32 臨床失智量表的誤區
- 33 神經精神評估量表的誤區
- 34 老人憂鬱量表
- /第四篇/照顧長輩的不疲倦心法
- 35 出國吧!我親愛的家人── 早期和晚期都是好時機
- 36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症狀是常態還是特例,處理方法不一樣
- 37 除了告訴醫生長輩病情「時好時壞」,還能說什麼?── 觀察老人行為的重點
- 38 觀察做事的品質── 了解疾病的嚴重程度
- 39 照顧同心圓── 共體時艱,盡己之力
- 40 害人不淺的「一定要如何如何」── 保持彈性讓照顧更輕鬆
- 41 長輩不舒服,可是長輩不會說── 照顧者的觀察是長壽關鍵
- 42 帶長輩去日間照護中心── 循序漸進是王道
- 43 跟老人家講話一定要用吼的?── 請你慢、慢、講
- 44 別人辦喪事,她卻笑嘻嘻── 失智症的情緒表現跟你想的不一樣
- 45 當被照顧者離開後── 照顧者的空巢症候群
- 致謝
- 附錄 來去找心理師!
- 版權頁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