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那是在羅馬,1764年10月15日,我坐在卡庇多神殿山的廢墟上沈思,忽然傳來神殿裡赤腳僧的晚禱聲,我的心中首度浮出寫作這座城市衰亡的想法。──吉朋
《羅馬帝國衰亡史》上下縱橫一千三百年,洋洋灑灑六大冊,在吉朋的心裡,他想做的是一個從理性、批判的角度去建構歷史系統的人,「運用修辭的力量,只為了把歷史事件間的關係環節講清楚」。
全書涵蓋三大重點:一是羅馬帝國的政經軍事文化與社會生活,帝國的擴張與防衛、內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權力拔河,二是蠻族入侵與其間之重大戰爭,三是基督教的發展,政教之爭,回教興起和十字軍東征等。
本書最重要主題之一:文治武功壯盛且又疆域廣袤的羅馬帝國究竟因何由盛而衰亡?從吉朋的眼中看來,至少有以下諸因:
羅馬帝國擁有紀律嚴明的龐大軍團,但強大的軍事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軍人干政,軍人不僅介入帝位繼承,造成動亂,「幾乎每個朝代的替換,都起於篡奪者之叛逆與謀害」。
經濟和人口也是衰亡的主要原因。戰爭和瘟疫使得人力不足,蠻族於是大量遷入。羅馬帝國既無法同化日耳曼等蠻族,當這些蠻族構成羅馬帝國官兵,進而成為皇帝時,帝國已名存實亡。
經濟衰退來自於水士流失和奴?制度致使農業破產,奢侈的生活方式造成貴重金屬流向東方,貨幣貶值。資本因重稅而公有,生產力下降,無法負擔帝國生活時,羅馬也就隨之崩潰。
《羅馬帝國衰亡史》出版後傳誦兩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學光采與史學成就同樣為後人稱誦。
- 目錄
-
第二十七章 格里先崩殂;阿萊亞斯教派受到打擊;聖安布羅斯的事蹟;麥克西穆斯的第一次內戰;狄奧多西的性格作風、治理事國和知錯悔罪;華倫提安尼二世殞世;尤金紐斯的第二次內戰;狄奧多西駕崩(340-397A.D.)
-
第二十八章 異教信仰全面受到查禁;基督教對聖徒和遺物的崇拜(378-420A.D.)
-
第二十九章 羅馬帝國在狄奧多西兩子繼位後完全分裂;阿卡狄斯和霍諾流斯當政;盧方努斯和斯提利柯綜攬大權;吉爾多在阿非利加叛變後被殲(386-398A.D.)
-
第三十章 哥德人反叛;大掠希臘後,在阿拉里克和拉達蓋蘇斯率領下兩度入侵義大利;斯提利柯擊退蠻族;日耳曼人蹂躪高盧;君士坦丁王朝在西羅馬帝國被篡奪的狀況斯提利柯被迫亡身(395-408A.D.)
-
第三十一章 阿拉里克入侵義大利;羅馬元老院和人民的對策;羅馬第三度被圍,城破遭受哥德人的暴行掠奪;阿拉里克之死;哥德人撤離義大利;君士坦丁王朝的沒落;高盧和西班牙為蠻族所據有;不列顛的自主(408-449A.D.)
-
第三十二章 東羅馬皇帝阿卡狄斯;優特洛庇斯掌權後失勢蓋納斯之叛;聖克里索斯托受到迫害;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波斯戰爭與瓜分亞美尼亞(395-460A.D.)
-
第三十三章 霍諾流斯殞身;華倫提尼安三世繼位為西羅馬皇帝;母后弄權;埃伊久斯和邦尼菲斯的對決;汪達爾人攫取阿非利加(423-455A.D.)
-
第三十四章 匈奴人國王阿提拉的性格作風,征戰成就及其宮廷狀況;狄奧多西二世墜馬身亡;馬西安繼位為帝(376-453A.D.)
-
第三十五章 阿提拉進犯高盧,為埃伊久斯率西哥德人所擊退;阿提拉入侵義大利後被迫撤離;阿提拉、埃伊久斯和華倫提尼安三世相繼逝世(419-455A.D.)
-
第三十六章 汪達爾人國王堅西里克垂涎羅馬;西羅馬帝國後繼諸帝為麥克西繆斯、阿維都斯、馬喬里安、塞維魯斯、安塞繆斯、奧利布流斯、格利西流斯、尼波斯和奧古斯都拉斯;西羅馬帝國最後的滅亡;奧多瑟是統治義大利的第一個蠻族國王(439-490 A.D.)
-
第三十七章 寺院生活的起源、過程及其影響蠻族信奉阿萊亞斯教派依皈基督教;汪達爾人在阿非利加的宗教迫害;阿萊亞教派在蠻族中遭到禁絕(305-712A.D.)
-
第三十八章 克洛維斯當政及其改變信仰戰勝阿里曼尼人、勃艮地人和西哥德人;在高盧建立法蘭西王國;蠻族的律法羅馬人的景況;西班牙的西哥德人;薩克遜人占據不列顛(449-582 A.D.)
-
西羅馬帝國衰亡的一般評述
-
英文索引簡表
-
中文索引簡表
-
羅馬帝國行政區圖(314A.D.)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