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羅馬帝國衰亡史》上下縱橫一千三百年,洋洋灑灑六大冊,在吉朋的心裡,他想做的是一個從理性、批判的角度去建構歷史系統的人,「運用修辭的力量,只為了把歷史事件間的關係環節講清楚」。
全書涵蓋三大重點:一是羅馬帝國的政經軍事文化與社會生活,帝國的擴張與防衛、內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權力拔河,二是蠻族入侵與其間之重大戰爭,三是基督教的發展,政教之爭,回教興起和十字軍東征等。
本書最重要主題之一:文治武功壯盛且又疆域廣袤的羅馬帝國究竟因何由盛而衰亡?從吉朋的眼中看來,至少有以下諸因:
羅馬帝國擁有紀律嚴明的龐大軍團,但強大的軍事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軍人干政,軍人不僅介入帝位繼承,造成動亂,「幾乎每個朝代的替換,都起於篡奪者之叛逆與謀害」。
經濟和人口也是衰亡的主要原因。戰爭和瘟疫使得人力不足,蠻族於是大量遷入。羅馬帝國既無法同化日耳曼等蠻族,當這些蠻族構成羅馬帝國官兵,進而成為皇帝時,帝國已名存實亡。
經濟衰退來自於水土流失和奴隷制度致使農業破產,奢侈的生活方式造成貴重金屬流向東方,貨幣貶值。資本因重稅而公有,生產力下降,無法負擔帝國生活時,羅馬也就隨之崩潰。
《羅馬帝國衰亡史》出版後傳誦兩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學光采與史學成就同樣為後人稱誦。
- 目錄
- 第三十九章 東羅馬皇帝季諾和阿納斯塔休斯;東哥德人狄奧多里克的家世、教育和功勳;進犯意大利及征服的行動;意大利的哥德王國;西羅馬帝國其餘地區的情況;文人政府的軍事統治;狄奧多里克臨終前各項舉措(455-526A.D.)
- 第四十章 賈士丁一世繼位為帝;查士丁尼當政;皇后狄奧多拉;賽車場黨派形成君士坦丁堡動亂的根源;絲織品的貿易和生產;財務和稅收;查士丁尼的大型建築;聖索非亞大教堂;東羅馬帝國的防務和邊界;雅典的學校教育和羅馬的執政官制度遭到淪喪的命運(482-565A.D.)
- 第四十一章 查士丁尼在西羅馬帝國的征戰;貝利薩流斯的出身家世和最初各次戰役;討伐並降服阿非利加的汪達爾王國;班師凱旋;哥德人的戰事;光復西西里、那不勒斯和羅馬;哥德人圍攻羅馬;慘敗後撤走;拉芬納獻城;貝利薩流斯譽滿天下;國內名聲受污慘遭不幸(522-620A.D.)
- 第四十二章 蠻族世界的狀況;倫巴底人在多瑙河安身;斯拉夫人的部族;突厥人的源起,向羅馬帝國派遣使者;突厥人與阿瓦爾人之間的鬥爭;波斯國王諾息萬帝號為克司洛伊斯一世;治國有方與羅馬人發生戰事;柯爾克斯之戰;衣索匹亞人(500-582A.D.)
- 第四十三章 阿非利加叛亂;托提拉重整哥德王國;羅馬失守與光復;納爾西斯平定意大利;東哥德人滅亡;法蘭克人和阿里曼尼人的敗北;貝利薩流斯大獲全勝,令名受污後死亡;查士丁尼的崩殂及其性格和統治;彗星、地震及瘟疫(531-594A.D.)
- 第四十四章 羅馬的法治概念;君主的法律;十人委員會的十二銅表法;人民的法律;元老院的敕令;皇帝和官員的命令;市民的權責;查士丁尼法典:I‧人、II‧物、III‧行為、IV‧罪行和懲處(527-565A‧D‧)
- 第四十五章 賈士丁二世當政;阿瓦爾人派遣使者;定居在多瑙河;倫巴底人奪取意大利;接受提比流斯二世為帝;意大利在倫巴底人及東正教徒控制下的狀況;拉芬納的局面;悲慘的羅馬;教皇格列哥里一世的風範(565-643A.D.)
- 第四十六章 克司洛伊斯逝世後波斯發生革命;其子霍爾木茲是暴君被廢立;巴哈朗篡位;克司洛伊斯二世經過鬥爭後復位;福卡斯的暴政;赫拉克留斯被擁立為帝;波斯戰爭;克司洛伊斯占有敘利亞、埃及和小亞細亞;波斯人和阿瓦爾人圍攻君士坦丁堡;波斯人遠征 赫拉克留斯的勝利和凱旋(570-642A.D.)
- 第四十七章 神學史上「道成肉身」的教義;基督的人性和神性;亞歷山卓和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相互敵視;聖西里爾和聶斯托利;以弗所第三次神學會議;優提契斯的異端思想;卡爾西頓的第四次神學會議;政教之間的爭執;查士丁尼的不寬容作為;「三章」的爭論東方諸教派的狀況(412-1663A.D.)
- 羅馬帝國歷代皇帝表
- 英文索引簡表
- 中文索引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