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一種新的思考模式,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二十一世紀數位時代知識論
★ 針對大數據、量子研究、生態浩劫到網絡恐怖主義,提出本質性思考。
★ 跨領域設計法則,為數位規模失控和意義爆炸,尋求因應之道。
尺度讓人類掌握了看不見的世界
我們形塑了尺度,尺度也形塑了我們!
複雜多變的網路時代,生活充斥著無法計量的數據和超載的資訊。
當事物規模大到打破理解的框架,我們要依據什麼來掌握世界的輪廓?
1GB的硬碟容量有多大?1Mb的文字檔有多小?「雲端」是在天上嗎?
電子郵件一秒鐘就發送到地球的兩端,是一種魔術嗎?
當你盯著電腦螢幕,度量衡完全失靈,如何感知事物的輪廓?
日常生活中,我們依賴各種尺度標準來選擇、判斷和行動。例如,精準調配雞尾酒成分,考慮要不要舉起一個小小孩童,開車時查看速限,挑一雙合腳的鞋,或準時赴一場約會。尺度的運作讓我們得以比較、推理,從微小到巨大,從縮影到全局,從不完整到完整,掌握知識的輪廓。
然而,數位化改變了一切。電腦運算打破了時空規模,超越想像邊界,讓原本熟悉的經驗都變了樣。此外,網路的高度連結讓所有問題環環相扣,每個個人選擇都會影響到全球範圍的社會、經濟和政治。例如,一名青少年駭客可以造成國際高度緊張的情勢;結帳要刷卡還是付現的決定,可能引發全球性環境浩劫……這些失衡與失序代表了尺度比例的混亂,以及我們陷入不安處境的原因。
「這本書,就是要你看見尺度,以及它變形破壞的作用。」從大數據、生態危機、網路攻擊到維基百科和Linux作業系統,作者從規模的巨量化和複雜化突顯出有趣的悖論:我們擁有一個觸手可及的資訊世界,但越瞭解現況,就越無從掌握。
作者透過藝術作品、照片記錄、科技影片、戰爭圖表、空拍街景等案例,揭露計量思維的危險性,並進一步反思,恆動串連的網路為何讓我們變得更麻木與無感,失去了定位。同時,書中以各種策略將身體和感官經驗導入系統,並鼓勵我們在宏觀與微觀之間保持彈性,用全新視角思考問題,找尋新的槓桿點。
‧海岸線悖論:
要測量一段佈滿了礫石沙岩、曲折破碎的海岸線長度,用來量測的尺規單位越小,量出來的海岸線就越長?
‧螞蟻難題:
螞蟻無法閱讀或識字,不能像人類一樣發展文明,這跟智商沒有關係,因為所有生物體的能力條件都受限於牠們身型比例的大小?
‧維基百科是如何練成的:
Google上免費的知識和建構力是怎麼來的?網路串連加上超規模使用者的「認知剩餘」,讓維基百科計畫獲得史無前例的成功和聲望?
‧十之乘冪:
1977年,設計師伊姆斯夫婦製作了一部關於「尺度縮放」的影片,至今成為美國中小學科學課必備教材。這部模擬從10的24次方到10的負16次方視野的經典動畫,有何神奇之處?
‧Netflix成功學:
從郵寄DVD的業務發展成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媒體王國,Netflix掌握觀眾習慣品味的大數據分析背後,有什麼看不見的規模價值?
從讓我們陷入癱瘓的日常小決策,到解構各種現象的大數據,本書是一種非常規的思考模式。如何活化並駕馭「尺度」概念,除了對企業管理、政策設計、社會新創等領域極具價值,對身陷網路泥沼、困惑迷惘而無所適從的你我來說,更是明確而即時的救援與指引。
★ 針對大數據、量子研究、生態浩劫到網絡恐怖主義,提出本質性思考。
★ 跨領域設計法則,為數位規模失控和意義爆炸,尋求因應之道。
尺度讓人類掌握了看不見的世界
我們形塑了尺度,尺度也形塑了我們!
複雜多變的網路時代,生活充斥著無法計量的數據和超載的資訊。
當事物規模大到打破理解的框架,我們要依據什麼來掌握世界的輪廓?
1GB的硬碟容量有多大?1Mb的文字檔有多小?「雲端」是在天上嗎?
電子郵件一秒鐘就發送到地球的兩端,是一種魔術嗎?
當你盯著電腦螢幕,度量衡完全失靈,如何感知事物的輪廓?
日常生活中,我們依賴各種尺度標準來選擇、判斷和行動。例如,精準調配雞尾酒成分,考慮要不要舉起一個小小孩童,開車時查看速限,挑一雙合腳的鞋,或準時赴一場約會。尺度的運作讓我們得以比較、推理,從微小到巨大,從縮影到全局,從不完整到完整,掌握知識的輪廓。
然而,數位化改變了一切。電腦運算打破了時空規模,超越想像邊界,讓原本熟悉的經驗都變了樣。此外,網路的高度連結讓所有問題環環相扣,每個個人選擇都會影響到全球範圍的社會、經濟和政治。例如,一名青少年駭客可以造成國際高度緊張的情勢;結帳要刷卡還是付現的決定,可能引發全球性環境浩劫……這些失衡與失序代表了尺度比例的混亂,以及我們陷入不安處境的原因。
「這本書,就是要你看見尺度,以及它變形破壞的作用。」從大數據、生態危機、網路攻擊到維基百科和Linux作業系統,作者從規模的巨量化和複雜化突顯出有趣的悖論:我們擁有一個觸手可及的資訊世界,但越瞭解現況,就越無從掌握。
作者透過藝術作品、照片記錄、科技影片、戰爭圖表、空拍街景等案例,揭露計量思維的危險性,並進一步反思,恆動串連的網路為何讓我們變得更麻木與無感,失去了定位。同時,書中以各種策略將身體和感官經驗導入系統,並鼓勵我們在宏觀與微觀之間保持彈性,用全新視角思考問題,找尋新的槓桿點。
‧海岸線悖論:
要測量一段佈滿了礫石沙岩、曲折破碎的海岸線長度,用來量測的尺規單位越小,量出來的海岸線就越長?
‧螞蟻難題:
螞蟻無法閱讀或識字,不能像人類一樣發展文明,這跟智商沒有關係,因為所有生物體的能力條件都受限於牠們身型比例的大小?
‧維基百科是如何練成的:
Google上免費的知識和建構力是怎麼來的?網路串連加上超規模使用者的「認知剩餘」,讓維基百科計畫獲得史無前例的成功和聲望?
‧十之乘冪:
1977年,設計師伊姆斯夫婦製作了一部關於「尺度縮放」的影片,至今成為美國中小學科學課必備教材。這部模擬從10的24次方到10的負16次方視野的經典動畫,有何神奇之處?
‧Netflix成功學:
從郵寄DVD的業務發展成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媒體王國,Netflix掌握觀眾習慣品味的大數據分析背後,有什麼看不見的規模價值?
從讓我們陷入癱瘓的日常小決策,到解構各種現象的大數據,本書是一種非常規的思考模式。如何活化並駕馭「尺度」概念,除了對企業管理、政策設計、社會新創等領域極具價值,對身陷網路泥沼、困惑迷惘而無所適從的你我來說,更是明確而即時的救援與指引。
- 目錄
-
引言──十億位元有多重?
-
從感官到度量
-
規模失控
-
尺度的意義
-
感知脫離
-
十億位元有多重?
-
牽一髮動全身
-
規模錯置
-
系統失靈
-
失去物質感知
-
糾結纏繞
-
尺度思維
-
第一章──嚴謹與科學
-
刻度高達十一
-
啤酒與辣椒
-
概念的同義反覆
-
物質性恆常之物
-
克恩地精
-
海岸線悖論
-
時間的測量
-
系統思維
-
第二章──形體與背景
-
自我喪失
-
影子和定錨
-
城市與人
-
迷戀情節
-
形體VS.背景
-
第三章──尺度不對稱
-
免費價值
-
認知剩餘
-
豐足經濟
-
大數據
-
Netflix成功學
-
國安危機
-
數據向量
-
後設性
-
納入組織結構
-
第四章──微不足道的暴力
-
無人機
-
長期監控
-
新型態戰爭法則
-
數位攻擊
-
規模不對等
-
網戰
-
數字電台
-
第五章──數字麻木
-
巨大的數目
-
將無從想像化為可能
-
回歸日常情境
-
這本書有一百萬點
-
第六章──按比例縮放視域
-
十之乘冪
-
新視野
-
縮放框架
-
單車通勤
-
層級思考
-
第七章──兩者之間
-
由上而下
-
由下而上
-
中間地帶
-
鷹架原理
-
開放原始碼
-
第八章──野豬與棘手難題
-
荷蘭謬誤
-
規模推廣
-
非線性系統
-
野豬災難
-
兩難
-
槓桿視角
-
社會式行為
-
第九章──在場感
-
地圖寓言
-
循著尺度深入思考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