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本书对中国纪录片参与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对纪录片的当代功能与价值进行把握和分析;结合纪录片参与传播国家形象的现实语境,分析“自塑”、“他塑”两种建构中国形象的方式形成的传播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访谈调研等一系列方法,对于中国纪录片对外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探讨;统筹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进行深入探寻,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 目錄
-
封面
-
前折页
-
编委会
-
书名页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国家名片:作为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载体的纪录片
-
第一节 纪录片——国际传播战略视野下的重要传播策略
-
第二节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新使命
-
一 向世界阐释中国方案,传播好中国声音
-
二 纪录片作为大国外交活动的抓手
-
三 纪录片作为话语博弈场
-
四 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
-
第二章 中国纪录片传播国家形象的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十七年”纪录片对外传播的中国形象
-
一 探索(1949~1957年)
-
二 初建(1958~1966年)
-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纪录片对外传播的中国形象
-
一 重挫(1967~1969年)
-
二 破冰(1970~1977年)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纪录片对外传播的中国形象
-
一 恢复(1978~1989年)
-
二 分化(1990~2009年)
-
三 加速(2010年至今)
-
第三章 中国纪录片传播国家形象的现实语境
-
第一节 中国制造:纪录片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的现实坐标
-
一 中国国家形象自塑的历史沿革与比较
-
二 中国国家形象自塑的现实困境
-
第二节 他塑语境:外国纪录片里的中国形象
-
一 中国海外形象的历史嬗变:一种启示
-
二 中国刻板印象与标签呈现:一种反思
-
三 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统御:一种战略
-
第三节 强弱对话:国外纪录片对本国国家形象建构及其反思
-
一 作为话语的纪录片
-
二 “形式—功能分析”视域下的纪录片话语
-
三 “语言—语境分析”观照下的纪录片话语
-
第四章 中国纪录片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的困境分析
-
第一节 双重障碍:意识形态差异与文化差异难以回避
-
一 西方的意识形态偏见遮蔽了真实的中国形象
-
二 国际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难以消弭
-
第二节 中国纪录片缺失国际话语权
-
一 世界舆论格局“西强东弱”,真实的中国声音力量微弱
-
二 西方纪录片占据世界纪录片的话语主导地位
-
三 中国纪录片议程设置能力欠缺
-
第三节 中国纪录片国际跨文化传播能力不足
-
一 纪录片题材单一
-
二 内容选择缺乏受众意识
-
三 叙事手法与制作技术有待改进
-
四 国际传播渠道狭窄,营销能力不足
-
第五章 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探寻
-
第一节 传播主体:多元协同创新
-
一 国家机构:政策、资金支持与机制平台搭建
-
二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推进制播分离和提案预售机制常态化
-
三 多层级孵化和培养纪录片国际传播人才
-
第二节 本体调试: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
一 题材选择:多元化与国际化
-
二 话语方式:用世界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
三 制作与后期包装:国际接轨与“私人定制”
-
四 技术驱动:依托新技术手段探索视听传播创新路径
-
第三节 传播渠道:重视广度与效果
-
一 从重视传播广度到重视传播效果
-
二 推动国际合作传播常态化
-
三 利用新媒体力量
-
第四节 加强纪录片的国际营销与用户培育
-
一 品牌细分与个性化营销
-
二 产品思维和用户导向迎合国际观众
-
三 健全纪录片评估体系
-
第五节 协同推进纪录片产业化与国际化发展
-
一 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现实图景
-
二 以市场化、产业化带动国际化
-
附录 2019·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综述
-
参考文献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