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蔡詩萍 (著)
- 學科分類: 史地類
- 書籍分類: 傳記 ; 文學院
- 出版社: 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20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869953016
也許你該看看張愛玲:看她內心強大,看她文字蒼涼,看她對愛執著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
她的文字成為千千萬萬讀者心口上的硃砂痣
她的文學為華語世界締造不朽的傳奇
作家蔡詩萍重磅巨作,解密華人文壇奇女子——
張愛玲一生的愛與哀愁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李昂(作家)
沈春華(金鐘獎主播.主持人)
吳淡如(作家.主持人)
林書煒(台北流行廣播電台台長)
林夢如(啟碁科技行銷處長兼發言人)
郝譽翔(作家)
陳文茜(作家.主持人)
張淑芬(畫家.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張曼娟(作家)
黃庭鈺(作家.新竹女中教師)
項薇(世紀奧美公關董事總經理)
岳啟儒(仲誼公關總經理)
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社長)
蔡瑞珊(青鳥書店創辦人)
強大推薦
「國家最壞的年代,卻是作家最好的年代。在國共都鄙視的浮華都會上海,卻蹦出了一朵文學奇葩張愛玲。這不是傳奇,又能怎樣描述呢?」
——蔡詩萍
抗戰末期,上海淪陷區,張愛玲宛如文壇盛放的一朵奇葩,攫人目光。她更如一道炙烈的火光,延燒出近代華文文學的一派「張學」。
我們從她的小說、散文、劇本為人間無數的莫可奈何掬一把同情淚,從她的《小團圓》、胡蘭成的《今生今世》窺探大作家的感情世界。
張愛玲為什麼能成為傳奇?
上海,如何成為她文學的溫床?
香港,如何化為她小說的活水?
她究竟是被愛情成全了,還是給耽誤了自己?
作家蔡詩萍全新創作文集,詳細解密華人文壇奇女子——張愛玲一生的愛與無盡悲涼。
她的文字成為千千萬萬讀者心口上的硃砂痣
她的文學為華語世界締造不朽的傳奇
作家蔡詩萍重磅巨作,解密華人文壇奇女子——
張愛玲一生的愛與哀愁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李昂(作家)
沈春華(金鐘獎主播.主持人)
吳淡如(作家.主持人)
林書煒(台北流行廣播電台台長)
林夢如(啟碁科技行銷處長兼發言人)
郝譽翔(作家)
陳文茜(作家.主持人)
張淑芬(畫家.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張曼娟(作家)
黃庭鈺(作家.新竹女中教師)
項薇(世紀奧美公關董事總經理)
岳啟儒(仲誼公關總經理)
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社長)
蔡瑞珊(青鳥書店創辦人)
強大推薦
「國家最壞的年代,卻是作家最好的年代。在國共都鄙視的浮華都會上海,卻蹦出了一朵文學奇葩張愛玲。這不是傳奇,又能怎樣描述呢?」
——蔡詩萍
抗戰末期,上海淪陷區,張愛玲宛如文壇盛放的一朵奇葩,攫人目光。她更如一道炙烈的火光,延燒出近代華文文學的一派「張學」。
我們從她的小說、散文、劇本為人間無數的莫可奈何掬一把同情淚,從她的《小團圓》、胡蘭成的《今生今世》窺探大作家的感情世界。
張愛玲為什麼能成為傳奇?
上海,如何成為她文學的溫床?
香港,如何化為她小說的活水?
她究竟是被愛情成全了,還是給耽誤了自己?
作家蔡詩萍全新創作文集,詳細解密華人文壇奇女子——張愛玲一生的愛與無盡悲涼。
- 目錄
-
自序 你是該看看張愛玲了,她那麼獨特
-
1 只能是傳奇
-
2 出名要趁早呀!
-
3 大俠也愛張愛玲
-
4 沒有光。沉淪的美學
-
5 凡人的神性,是蒼涼
-
6 最徹底的人物.七巧(上)
-
7 最徹底的人物.七巧(中)
-
8 最徹底的人物.七巧(下)
-
9 〈金鎖記〉那麼好,難怪《怨女》委屈了(上)
-
10 〈金鎖記〉那麼好,難怪《怨女》委屈了(中)
-
11 〈金鎖記〉那麼好,難怪《怨女》委屈了(下)
-
12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一)
-
13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二)胡蘭成
-
14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三)胡蘭成
-
15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四)胡蘭成
-
16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五)胡蘭成
-
17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六)胡蘭成
-
18 傅雷,為張愛玲打開評論的第一扇窗(上)
-
19 傅雷,為張愛玲打開評論的第一扇窗(下)
-
20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七)胡蘭成
-
21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八)胡蘭成
-
22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九)胡蘭成
-
23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十)胡蘭成
-
24 胡蘭成之後,賴雅之前(一)
-
25 胡蘭成之後,賴雅之前(二)
-
26 胡蘭成之後,賴雅之前(三)
-
27 胡蘭成之後,賴雅之前(四)李麗華
-
28 胡蘭成之後,賴雅之前(五)胡適
-
29 胡蘭成之後,賴雅之前(六)胡適
-
30 胡蘭成之後,賴雅之前(七)胡適
-
31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賴雅(一)
-
32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賴雅(二)懷孕?
-
33 張愛玲嫁了兩個壞丈夫.賴雅(三)墮胎!
-
34 張愛玲傳奇。本質上她是隨時抽離的人
-
35 張愛玲到底愛不愛賴雅呢?!
-
36 張愛玲,為何可以那麼冷靜的分析老公賴雅?(一)
-
37 張愛玲,為何可以那麼冷靜的分析老公賴雅?(二)
-
38 張愛玲眼裡,包括賴雅,都是咎由自取的人啊!
-
39 Eileen Reyher或Eileen Chang,如何解密張愛玲?
-
40 張愛玲總是要讓採訪者,撲空,失望,再驚喜!
-
41 張愛玲:水仙子式自我疏離的「冷」
-
42 張愛玲:水仙子式自我疏離的「隔」
-
43 張愛玲:水仙子式自我疏離的「惘」
-
44 張愛玲:水仙子式自我疏離的「精」
-
45 張愛玲:水仙子式自憐自艾撞上豪邁北方客
-
46 壓垮張愛玲在美國學界闖關的最後一根稻草(上)
-
47 壓垮張愛玲在美國學界闖關的最後一根稻草(中)
-
48 壓垮張愛玲在美國學界闖關的最後一根稻草(下)
-
49 張愛玲始終在意的「林語堂情結」
-
50 張愛玲「傳奇」,是怎麼打造的?
-
51 張愛玲要重回中文舞台了!她找上水晶
-
52 張愛玲布局,水晶一步一步跨進去
-
53 對不是張迷的人,張愛玲只是難搞的人
-
54 張愛玲與水晶,那一夜,她/他們唱了雙簧
-
55 張愛玲搭上了文學新批評列車,有了現代性
-
56 透過水晶,張愛玲向中文讀者發了討拍文
-
57 水晶以為的第六感,其實是張愛玲牌局
-
58 張愛玲生平僅有的一次台灣行
-
59 張愛玲低調台灣行,背後的美國影子
-
60 張愛玲的《少帥》,始終無法變身〈傾城之戀〉
-
61 難怪《少帥》失敗:張學良遠比范柳原複雜,趙四也非白流蘇可比!
-
62 張愛玲的「台灣」,是怎樣的台灣呢?
-
63 王禎和二十五年後,仍記得張愛玲吃木瓜的樣子!
-
64 七〇年代文學市場,非鄉土即張胡!
-
65 張愛玲:叫我漢奸,莫名其妙!
-
66 胡體,紅極一時,靠的是朱西甯文學家族
-
67 胡蘭成還想「撩愛玲」,但張愛玲堅定說不了!
-
68 張愛玲始終是胡蘭成心頭一抹光影
-
69 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沒錯
-
70 導演桑弧可能永遠不懂,永遠吃醋「張胡戀」!
-
71 只因為〈封鎖〉。張愛玲在乎的,是一起「生活過」(上)
-
72 只因為〈封鎖〉。張愛玲在乎的,是一起「生活過」(下)
-
73 張愛玲從來沒有戀愛過,直到胡蘭成出現!
-
74 張愛玲知道胡蘭成把自己捧到了手掌心
-
75 胡蘭成是敲響「張愛玲傳奇」的第一人!
-
76 胡蘭成攔截到〈封鎖〉、〈傾城之戀〉裡的電波
-
77 那時代,張愛玲為什麼會紅?!
-
78 沒人能把「蒼涼」二字,詮釋得比張愛玲更蒼涼!
-
79 張愛玲的天才夢,預知了華美的袍,爬滿跳蚤!
-
80 生前最後一張問世的照片,充滿嘲諷的詭異!
-
81 直到晚年,張愛玲也沒有接納她唯一的弟弟
-
82 他們靜靜躺在她的血液裡,等著再死一次
-
83 我們一起解碼張愛玲的長篇障礙吧!
-
84 從《十八春》到《半生緣》,張愛玲終於為我們留下一部精采的長篇!(上)
-
85 從《十八春》到《半生緣》,張愛玲終於為我們留下一部精采的長篇!(下)
-
86 怎麼評價《秧歌》與《赤地之戀》呢?張愛玲一度對陳若曦的《尹縣長》走紅吃味!
-
87 怎麼評價《秧歌》與《赤地之戀》呢?—即便肅殺恐怖,張愛玲仍能彰顯現代主義美學技巧
-
88 香港,張愛玲小說的活水,一輩子的情結
-
89 讀〈第二爐香〉,老讓我聯想到莒哈絲的《情人》!
-
90 淪陷區裡的小市民小日子小樂趣:張愛玲為什麼受歡迎
-
91 張愛玲筆下的一般上海人:都不是幼稚的人
-
92 張愛玲早期小說,對十里洋場飄零者的人道關懷!
-
93 青春不安的海域上,〈茉莉香片〉與〈花凋〉如兩座浮標
-
94 張愛玲以〈紅玫瑰與白玫瑰〉,塑造了「城市阿Q版男人」!
-
95 回到時空膠囊的上海,張愛玲的〈色.戒〉畫下美好句點!
-
96 張愛玲右手小說,左手散文,她以左手解讀了她的右手
-
97 晚年張愛玲有意為她的一生埋下解謎的伏筆
-
98 來,讓我告訴你張愛玲晚年最大的祕密:她從不後悔愛上胡蘭成!
-
99 闔上眼的張愛玲,最後那一瞬,她看到誰?她想過誰?
-
100 張愛玲是文學孤絕之美的極致!她連死亡都維持了孤絕狀態!
-
101 沒人能像張愛玲,寫的是老中國,傳奇在新台灣!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
生之態交響曲
陳玉峯(著);陳玉峯,陳月霞(攝) -
我的醫學與藝術:臺大特聘教授張天鈞63歲回憶錄
張天鈞(著) -
近世人物志:晚清人物傳記復刻典藏本
金梁(著) -
「黏」在臺東:12位臺東「心」移民的故事
嚴淑女,吳秀雲,莊錦棟(著);吳東峻,古偉浩,楊智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