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尹超 (著)
- 學科分類: 社會科學類
- 書籍分類: 教育學 ; 社會科學院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中國大陸
- 出版日期:2017
- 語文:簡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7301283585
寻味博雅语文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在北大附小构建学校生命发展课程体系中“博雅语文”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博雅语文”的命名不仅仅只是简单指向这个汉字词语的字面意思,而是一种承载着两千多年历史、贯通中西、跨越古今的教育观念和范式。本书的具体内容包括寻源博雅语文、阅读的阶梯、写作新思维、生命的对话、与传统文化相遇、语文理想国,形象而生动地介绍了“博雅语文”的特色、博雅教育的传承、内容框架、教学策略等内容。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语文教学案例,集趣味性和生动性于一体。
- 目錄
-
版权信息
-
自序 描绘博雅语文的理想图景
-
第一篇 博雅语文的由来
-
一、我与博雅语文的相遇
-
(一)成为语文教师
-
(二)相遇博雅语文
-
二、博雅语文的课程建构
-
(一)传承北大精神
-
(二)开创博雅语文特色
-
三、博雅语文课程的模型设计
-
(一)直抵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
(二)“博”“约”相兼的课程关系
-
四、博雅语文课程的实施
-
(一)整合和开放:大语文观下的博雅语文观
-
(二)弹性分配的课程时间与评价
-
(三)开放渐进的学习方式变革
-
(四)丰富全面的课程资源及其开发
-
第二篇 搭建阅读的阶梯
-
一、“博”吸收、“雅”呈现,构建“博雅阅读”的课程群
-
(一)“读”向博雅:跳一跳摘桃子
-
(二)以文为本,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
(三)博览群书,建立分级博雅书库
-
(四)阶梯课程,推进博雅阅读
-
二、创意共读,营造“多样化”的阅读场域
-
(一)师生共读:一本书与课堂的四次对接
-
(二)亲子共读: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
(三)主题阅读:一起读,一起成长
-
三、阅读力培养,博雅阅读的四种“玩法”
-
(一)玩法一:整书导读策略
-
(二)玩法二:“穿越”多彩情境
-
(三)玩法三:绘制思维导图
-
(四)玩法四:咬书、漂流瓶与课本剧
-
第三篇 让写作像呼吸一样自然
-
一、快乐作文,从兴趣入手
-
(一)为学生搭一座从说到写的桥
-
(二)读图时代的快乐写话
-
(三)带领学生走进审美世界
-
二、打通阅读与写作的“任督二脉”
-
(一)从阅读的“空白”处入手
-
(二)从文本出发设置不同的写作任务
-
(三)读写结合是极好的“想象力体操”
-
三、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写进作文
-
(一)把写作当作活动经历的升华
-
(二)社团活动里玩出来的文章
-
(三)在写作中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
四、让写作变成学生交流分享的契机
-
(一)把创意作文集变成一本“不一样的书”
-
(二)在循环日记中分享思想
-
五、善于创造即兴成文的教育契机
-
(一)一节心理课引发的习作
-
(二)一个标题引发的习作
-
六、博雅写作编制学科立体交融的网
-
(一)每门学科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训练
-
(二)借助写作改善学科教学质量
-
(三)博雅写作就是一次综合实践
-
第四篇 触摸传统文化的“根脉”
-
一、“北大基因”传承生命本色
-
(一)传统文化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
(二)语文教育面临文化认同危机
-
(三)家国情怀是“北大基因”的生命本色
-
二、“冰心”一片在“博雅”
-
(一)有“博”方能“雅”
-
(二)爱玩未丧志
-
三、嵌入课程之中的传统文化
-
(一)特设:传承北大文化
-
(二)专设:鹿鸣吟诵
-
(三)教材:文本的点滴渗透
-
(四)活动:“工程”与戏剧节
-
(五)环境:生态花园、精神家园与文化乐园
-
第五篇 寻找语文的理想国
-
一、回归语文的本色课堂
-
(一)信息时代,语文如何守正出新
-
(二)语文教学的“道”与“术”
-
(三)语文教学的“根”在哪里
-
(四)文本分析是走近语文的一扇门
-
(五)语文学习给学生留下什么
-
二、教出语文的“隐形价值”
-
(一)课文里站立着鲜活的生命
-
(二)别忽略了课文的“文外之旨”
-
(三)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思维训练
-
(四)珍视语文教学观摩课的独特价值
-
(五)做善于反思的语文教师
-
三、美是语文教学的自觉追求
-
(一)好的语文教学是有画面感的
-
(二)语文课堂是什么味
-
(三)还原“美”而“雅”的本色课堂
-
(四)在阅读中品味语文之美
-
(五)自然是最高的教学之美
-
第六篇 教与学,生命的对话
-
一、“文”“言”的对话:短文厚学——《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其评析
-
(一)古文新读,品味“文”的内涵
-
(二)短文厚学,把握“言”的精妙
-
(三)“文”“言”结合,体验文化的魅力
-
二、诗意的对话:高山流水妙机缘——《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其评析
-
(一)教学步骤梗概
-
(二)教学设计亮点
-
(三)小结
-
三、文本的对话:字里行间“绘”闰土——《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其评析
-
(一)对话文本,触摸语言
-
(二)声情并茂,以声“度”人
-
四、心灵的对话:生成四溢的语文味——《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及其评析
-
(一)以词入境,叩问心灵
-
(二)动情的朗读,深情的对话
-
五、历史的对话:听讲者灵魂的震撼——《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及其评析
-
(一)文学性导入,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
(二)阅读式教学,碰撞出情感的火花
-
(三)深究题目,挖掘深度的文本内涵
-
六、文化的对话:感受语文的自由——《此时幸遇先生蔡》教学实录及其评析
-
(一)形式自由:“一站到底”
-
(二)思想自由:“每个人都是蔡先生的小参谋”
-
(三)师生关系自由:师生关系转化为日常生活关系
-
七、价值的对话:启悟生命之美——《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及其评析
-
(一)结构之独特,敞开了文本的崭新视界
-
(二)设计之精巧,昭示了课堂的丰富情趣
-
(三)内涵之挖掘,彰显了语文的深度价值
-
后记 博雅语文,再出发
-
附录一 北大附小校园文化三字经
-
附录二 吟诵十六讲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