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怎樣的歷史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塑造了現代菲律賓?
本書梳理菲律賓政治發展的過去與現在,
翻新一般人對菲律賓歷史的刻板印象。
「不知如何回首來時路的人,永遠不會抵達目的地。」
――「菲律賓國族英雄」荷西.黎剎(José Rizal)
2016年,菲律賓人民選出民粹強人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為他們的總統,震撼了全世界。我們該如何理解杜特蒂所帶來的諸多爭議現象,其起源與發展過程又是如何?究竟是怎樣的歷史與政治、經濟、社會結構,塑造了現代菲律賓,並提供了杜特蒂當選且民調持續居高不下的條件?
以上的提問正是本書寫作的目標。多年來,本書作者對於菲律賓的追蹤熱情轉換成書寫群島國的動力,透過梳理菲律賓政治發展的過去與現在,不但翻新了過去一般人對菲律賓歷史的刻板印象,也鋪陳了我們對理解杜特蒂所必備的脈絡。
本書敘述菲律賓自殖民時期以降的政治發展,從西班牙時期、美國時期談到獨立後的菲律賓共和國,觀察其波折多舛的命運,及民主化後的各樣新舊挑戰,最後總結於杜特蒂時期的尾聲。書以三個部分構成,包含了製造菲律賓(菲律賓之所以是菲律賓的歷史淵源)、打造共和國(菲國歷經威權政治與民主化的糅合與掙扎)、煉成杜特蒂(刻畫強人與後強人時代的菲律賓),深入淺出地呈現菲律賓的前世、今生與來世。
菲律賓從殖民時期開始逐步確立「強地方、弱中央」的政治結構,因其助長治理弊病並妨礙重要的變革,而成為菲律賓民眾時而心向民粹或威權政治的根源。所謂「強地方、弱中央」,是指在不同省份、城市擁有顯赫影響力和財富源頭可能來自土地或實業,而政治權力可能源自殖民者拔擢或亂世戰功的各個豪強菁英家族,他們不但壟斷該地地方政府的重要政治職位,還藉由選舉進入菲律賓國會來影響全國政策走向,而導致無論誰想當總統,都需要適度攏絡他們來確保選票。無論誰成為總統,為維持執政穩固,也不容易推動有損各地豪強菁英利益的政策和法案。
正因為如此,菲律賓選民因厭倦豪強菁英政治人物怠慢於變革、甚至助長社會經濟僵局,而在一個個時代中,陸續擁戴美國殖民時期的國族主義強人奎松(Manuel Quezon)、獨立初期的出身平民、強硬反共麥格賽賽(Ramon Magsaysay)、厲行戒嚴統治的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民主化後著名的民粹政治人物埃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到今日聞名全球的杜特蒂,希望他們坐上大位後能夠大破大立。由此可知,杜特蒂現象並非菲律賓政治史上的特例,他只不過是又一個菲律賓民眾在絕望中選擇寄託希望的新對象而已。
「歷史不會重演,只是會押韻。」縱然相似,過去與現在總是有所不同。杜特蒂現象有一部分源於菲律賓政治的民意鐘擺,再度由渴求良善治理的那端,倒向了速成爆破的這端。然而,我們也應該理解杜特蒂的勝選與高民調執政,仍然是當代菲律賓眾多政治、社會與經濟趨勢長期積累的成果,有其屬於此時此刻的獨特性。因此,如何綜合運用「鐘擺來回的尋常性」與「直線演進的獨特性」這兩種對菲律賓政治發展的詮釋路徑,也是本書需慎重應對的重要課題。
本書梳理菲律賓政治發展的過去與現在,
翻新一般人對菲律賓歷史的刻板印象。
「不知如何回首來時路的人,永遠不會抵達目的地。」
――「菲律賓國族英雄」荷西.黎剎(José Rizal)
2016年,菲律賓人民選出民粹強人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為他們的總統,震撼了全世界。我們該如何理解杜特蒂所帶來的諸多爭議現象,其起源與發展過程又是如何?究竟是怎樣的歷史與政治、經濟、社會結構,塑造了現代菲律賓,並提供了杜特蒂當選且民調持續居高不下的條件?
以上的提問正是本書寫作的目標。多年來,本書作者對於菲律賓的追蹤熱情轉換成書寫群島國的動力,透過梳理菲律賓政治發展的過去與現在,不但翻新了過去一般人對菲律賓歷史的刻板印象,也鋪陳了我們對理解杜特蒂所必備的脈絡。
本書敘述菲律賓自殖民時期以降的政治發展,從西班牙時期、美國時期談到獨立後的菲律賓共和國,觀察其波折多舛的命運,及民主化後的各樣新舊挑戰,最後總結於杜特蒂時期的尾聲。書以三個部分構成,包含了製造菲律賓(菲律賓之所以是菲律賓的歷史淵源)、打造共和國(菲國歷經威權政治與民主化的糅合與掙扎)、煉成杜特蒂(刻畫強人與後強人時代的菲律賓),深入淺出地呈現菲律賓的前世、今生與來世。
菲律賓從殖民時期開始逐步確立「強地方、弱中央」的政治結構,因其助長治理弊病並妨礙重要的變革,而成為菲律賓民眾時而心向民粹或威權政治的根源。所謂「強地方、弱中央」,是指在不同省份、城市擁有顯赫影響力和財富源頭可能來自土地或實業,而政治權力可能源自殖民者拔擢或亂世戰功的各個豪強菁英家族,他們不但壟斷該地地方政府的重要政治職位,還藉由選舉進入菲律賓國會來影響全國政策走向,而導致無論誰想當總統,都需要適度攏絡他們來確保選票。無論誰成為總統,為維持執政穩固,也不容易推動有損各地豪強菁英利益的政策和法案。
正因為如此,菲律賓選民因厭倦豪強菁英政治人物怠慢於變革、甚至助長社會經濟僵局,而在一個個時代中,陸續擁戴美國殖民時期的國族主義強人奎松(Manuel Quezon)、獨立初期的出身平民、強硬反共麥格賽賽(Ramon Magsaysay)、厲行戒嚴統治的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民主化後著名的民粹政治人物埃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到今日聞名全球的杜特蒂,希望他們坐上大位後能夠大破大立。由此可知,杜特蒂現象並非菲律賓政治史上的特例,他只不過是又一個菲律賓民眾在絕望中選擇寄託希望的新對象而已。
「歷史不會重演,只是會押韻。」縱然相似,過去與現在總是有所不同。杜特蒂現象有一部分源於菲律賓政治的民意鐘擺,再度由渴求良善治理的那端,倒向了速成爆破的這端。然而,我們也應該理解杜特蒂的勝選與高民調執政,仍然是當代菲律賓眾多政治、社會與經濟趨勢長期積累的成果,有其屬於此時此刻的獨特性。因此,如何綜合運用「鐘擺來回的尋常性」與「直線演進的獨特性」這兩種對菲律賓政治發展的詮釋路徑,也是本書需慎重應對的重要課題。
- 目錄
-
封面
-
目次
-
菲律賓地圖
-
推薦序 北赤道洋流上的島嶼共和國:多元勢力的糅合與自我抉擇/楊昊
-
前言
-
第一部 製造菲律賓
-
第一章 西班牙人形塑的群島共同體
-
西班牙帝國的進占與扎根
-
殖民地首府馬尼拉的繁榮與限制
-
殖民地菲律賓的緩步開放
-
在繁榮與反抗之間崛起的菲律賓國族主義
-
第二章 美國殖民統治的矛盾遺產
-
菲律賓革命與帝國主義共謀
-
和平夢碎與美菲戰爭
-
美式民主與弱體制國家的成形
-
邁向獨立,爭議性的強人奎松
-
第二部 打造共和國
-
第三章 新生共和國的奮起與墮落
-
菲律賓「豪強民主」的盛世
-
打造現代國家的努力與挫敗
-
麥格賽賽早逝,停滯的變革進程
-
馬可仕登場的時代背景
-
多方權謀下的「首季風暴」
-
打破僵局,馬可仕出手
-
第四章 威權時代的複雜實象
-
戒嚴統治下,馬可仕的國家發展願景
-
半封建半殖民之下,共產黨的奪權盤算
-
左右夾殺下,艾奎諾的論述戰術
-
威權治理先盛後衰
-
反馬可仕勢力的合作與分歧
-
人民力量革命,馬可仕與共產黨出局
-
第五章 民主化的期望與失望
-
柯拉蓉、羅慕斯與走鋼索的菲律賓民主化
-
民粹逆襲,與陷入泥淖的艾若育
-
民主化政治的極限,與中產階級的不耐
-
第三部 煉成杜特蒂
-
第六章 艾奎諾殞落,杜特蒂崛起
-
艾奎諾,有得有失的成績單
-
艾奎諾到杜特蒂,十年河東轉河西
-
民主化政治的激進變形
-
中產與鄉親助攻,杜特蒂壓倒性的勝利
-
第七章 六年強人,動盪變局
-
血腥的毒品戰爭,警察體系的新舊困境
-
官史的竄改,記憶的鬥爭
-
民答那峨島,兩年半的戒嚴日子
-
威權的幽靈進逼,步步驚心
-
個人色彩濃厚、打破常規的外交政策
-
蕭規曹隨、未竟人意的經濟政策
-
展望菲律賓二○二二年的大選
-
後記
-
大事年表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