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轉彎處,眼底映入的會不會是彼岸的燈塔。
一磚一瓦,巷弄中的味道,是文化的濃醇,歷史的淡雅。
空間設計之上,有人與人的連結,深根土地,有光的地方就是家。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

塞車塞到懷疑人生?雪梨推「共乘制度」,解決30年後的交通問題
詳全文
「塞車」可說是紐約、倫敦人心中永遠的痛,研調機構Intrix統計數據顯示,倫敦駕駛一年要浪費227小時待在擁擠的車陣中,紐約客若是尖峰時間上路,一年也得浪費133小時堵在車陣裡;澳洲政府預估,30年後,雪梨的城市規模將與現行的紐約、倫敦一樣大,為了解決30年後的交通問題,澳洲政府決定推行共乘制度,降低交通流量。走在雪梨市中心,一般時段車流量相當多,行車速度不快,但至少不塞車,一旦到了上下班交通尖峰時間,塞車已成常態,根據歐洲圖資公司Here Technologies城市流動性指數(Urban Mobility Index)數據顯示,雪梨的交通情況不會比紐約好到哪裡去,駕駛每行駛100公里,平均延誤時間超過40分鐘。
永續城鄉

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屏東牡丹鄉地方創生》不忍生態被破壞,原民青年忍住寒冬刺骨,下水拔除睡蓮,喚回「哭泣湖」美貌
詳全文
台灣放眼世界,更該內觀島嶼。一旦我們張大眼睛,走入這塊土地時,將可以發現從產業企業、地方政府、在地人民一起翻轉、共同改變的力量。本期起「我城我鎮」將隔周刊出,與讀者一起看見每個認真努力的在地故事。二○○九年,一場莫拉克風災重創南台灣,屏東牡丹鄉、僅五千人的南台灣部落鄉,卻在地方居民與鄉公所合力之下,善用本地資源,走出困苦悲情。鄉長潘壯志說:「牡丹鄉和多數偏鄉地區一樣,面臨人口外流、經濟衰退等問題,原鄉還要承受傳統文化凋零、土地流失受限及自有財源不足等困境,面臨極大挑戰。」

基礎建設

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

互聯網+交通:智能交通新革命時代來臨

綠野尋蹤:臺灣第一條生態永續公路

綠色交通:慢活.友善.永續:以人為本的運輸環境,讓城市更流暢、生活更精采

永續城鄉

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人工智慧開發第一步(硬體建置篇)

日本人工智慧大廠案例分析

全球智慧城市發展趨勢與案例分析

新加坡、馬來西亞政府推動之智慧城市產業商機調查

綠色金融在香港

AI創世紀:即將來臨的超級人工智慧時代

東南亞智慧城市垂直市場應用分析

A.I:讀懂未來人工智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