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轉彎處,眼底映入的會不會是彼岸的燈塔。
一磚一瓦,巷弄中的味道,是文化的濃醇,歷史的淡雅。
空間設計之上,有人與人的連結,深根土地,有光的地方就是家。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

塞車塞到懷疑人生?雪梨推「共乘制度」,解決30年後的交通問題
詳全文
「塞車」可說是紐約、倫敦人心中永遠的痛,研調機構Intrix統計數據顯示,倫敦駕駛一年要浪費227小時待在擁擠的車陣中,紐約客若是尖峰時間上路,一年也得浪費133小時堵在車陣裡;澳洲政府預估,30年後,雪梨的城市規模將與現行的紐約、倫敦一樣大,為了解決30年後的交通問題,澳洲政府決定推行共乘制度,降低交通流量。走在雪梨市中心,一般時段車流量相當多,行車速度不快,但至少不塞車,一旦到了上下班交通尖峰時間,塞車已成常態,根據歐洲圖資公司Here Technologies城市流動性指數(Urban Mobility Index)數據顯示,雪梨的交通情況不會比紐約好到哪裡去,駕駛每行駛100公里,平均延誤時間超過40分鐘。
永續城鄉

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屏東牡丹鄉地方創生》不忍生態被破壞,原民青年忍住寒冬刺骨,下水拔除睡蓮,喚回「哭泣湖」美貌
詳全文
台灣放眼世界,更該內觀島嶼。一旦我們張大眼睛,走入這塊土地時,將可以發現從產業企業、地方政府、在地人民一起翻轉、共同改變的力量。本期起「我城我鎮」將隔周刊出,與讀者一起看見每個認真努力的在地故事。二○○九年,一場莫拉克風災重創南台灣,屏東牡丹鄉、僅五千人的南台灣部落鄉,卻在地方居民與鄉公所合力之下,善用本地資源,走出困苦悲情。鄉長潘壯志說:「牡丹鄉和多數偏鄉地區一樣,面臨人口外流、經濟衰退等問題,原鄉還要承受傳統文化凋零、土地流失受限及自有財源不足等困境,面臨極大挑戰。」

基礎建設

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

軌道經濟未來式:珍珠串鍊下的車站城市

臺鐵風華.百年一瞬:歲月淬鍊下的經典車站及古蹟建築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

綠色交通:慢活.友善.永續:以人為本的運輸環境,讓城市更流暢、生活更精采

永續城鄉

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人工智慧開發第一步(硬體建置篇)

從智人到AlphaGo:機器崛起前傳,人工智慧的起點

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1):引領綠色廠辦風潮

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2):深植校園綠色種子

AI之書:圖解人工智慧發展史

迎向零醫院:永齡X lab共創新醫療

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

Life3.0: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蛻變與重生

A.I:讀懂未來人工智慧

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

氣候變遷社會學:高碳社會及其轉型挑戰

一本書讀懂綠色成長

品牌視域下的文化產業發展:基於低碳轉型的思考

區域低碳創新繫統理論與實踐研究:基於全球氣候變化的思考

人工智慧來了

好城市:綠設計,慢哲學,啟動未來城市整建計畫

返回